张毅和史明德北京会晤能否为委员会未来工作带来新突破?
2025-03-20
近日,欧盟中国城市发展委员会主席张毅在北京与中德友好协会会长史明德就中欧暨中德关系进行了会晤。史大使拥有丰富的对欧工作经验,长达50年,并在欧洲生活工作超过30年,亲身经历了中欧关系的诸多变迁。他曾任中国驻德国、奥地利大使,是整个中欧关系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结合历史背景与当前形势来看,此次会晤具有重要意义,对委员会未来的工作有着非常积极的指导作用。
张毅和史明德北京会晤
史明德作为中国资深外交官,今年以中德友好协会会长身份持续推动双边合作,多次强调中德关系是“中欧关系中的稳定性因素”。此次会晤主要聚焦中德建交50年后的新挑战与机遇。欧盟中国城市发展委员会作为致力于推动中欧城市间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欧盟国际组织,正在积极推动双边有关机构的合作。结合德国新政府的气候政策方向,张毅也向史大使请教了中德在低碳城市、新能源产业等领域的协同路径。
当前中德关系形势呈现出合作基础稳固但也存在挑战与分歧的特点。经贸上,2025年德国大选后,中德双边贸易额可以预见仍将保持高位,中国连续多年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尤其在汽车、机械制造领域德国依赖中国市场;多边层面,德国外长贝尔伯克近期重申“反对贸易战”,支持与中国共同维护多边主义。然而,德国部分年轻政治家对华也存在误解,担忧中国产能过剩和地缘政治影响力,可能影响政策制定,同时美国对欧政策调整也对中德合作形成间接压力。
双方在会晤中认为,未来中德合作方向是明确。一是深化经贸互补性,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与德国工业技术优势结合,可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二是强化气候与绿色转型合作,德国扩大可再生能源投资,中国在绿色技术应用和市场规模上的优势可为合作提供抓手;三是建设机制化对话平台,或提议双方有关机构建立产学研联合智库。
此次会晤也被认为是2025年中德建交50周年纪念活动以民间外交方式的一种预热,双方就推动中欧全面投资协定重启谈判、设立中德绿色技术联合创新基金、加强地方层面交流等方向达成共识。中德关系正经历“再平衡”阶段,史明德与张毅的对话,或为两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探索“竞合共存”新模式提供务实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