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ico2.jpg

中文 EN

张毅主席出席2015柏林全球论坛

2015-11-13

2015年11月12日至13日,张毅主席应邀出席德国宝马基金会举办的首届柏林全球论坛。


宝马基金会自2014年起陆续在中国、意大利、巴西、波兰、坦桑尼亚举办全球会议,将欧洲与新兴经济体国家各界决策者召集,就当前全球紧迫事宜构建对话、互信与合作渠道。全球会议采用在世界各地举办小范围对话形式,超越国界、领域与年龄界限,提供较之于正式多边论坛更多样,更轻松的框架,以期实现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目的。首届柏林全球论坛将出席五次会议的各界领袖汇聚,并与其他来自商界、外交界、科技界、文化界高层决策者共议欧洲与其邻近区域的未来合作挑战及机遇。


张毅主席与Michael SCHAEFER先生


11月12日,德国宝马基金会主席Michael SCHAEFER先生邀请与会人士参观德国总理府,随后在宝马基金会柏林办公室举办分组工作会谈,增进与会人士彼此了解,并为第二天的论坛预热。在分组工作会谈中,大家就相关主题充分交流意见。


预备会议


11月13日早9:30,柏林全球论坛正式举办。在宝马基金会主席Michael SCHAEFER先生致欢迎词后,德国总理府幕僚长、德国联邦特别行动部部长Peter ALTMAIER先生、欧盟数字经济与社会委员Gunther OETTINGER先生分别就欧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阐述德国与欧盟的政策及观点。随后,论坛分别围绕“能源”、“一带一路”、“难民”三个主题召开分论坛。



张毅主席出席本次论坛的“一带一路”分论坛,并就中国政府的决策进行个人解读,指出,理解中国政府“一带一路”政策,务必从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提及的两个重要概念,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入手。中国在举得巨大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及其他社会问题,走一条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及合作可能有益于中国实现上述目标。对中国而言,“一带一路”是一项面向国际,谋求和平发展的举措。张毅主席提出,在“一带一路”的宏观政策指导下,各非政府组织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具体的文化交流、经济合作项目为“一带一路”充实内容。为此,我委员会有意与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意大利科森扎省政府共同创建旨在服务中国、欧洲城市之间交流合作的更直接有效的平台。张毅主席的发言得到与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分论坛


出席论坛期间,张毅主席分别与前德国驻华大使,现宝马基金会主席Michael SCHAEFER先生、前保加利亚外交部长、联合国安理会主席,现大西洋俱乐部主席Solomon PASSY先生、前世界银行副行长,现Mkoba基金(Mkoba Fund LLC)执行合伙人Frannie LEAUTIER女士就未来深度合作达成共识。


张毅主席与Solomon PASSY先生


张毅主席与Frannie LEAUTIER女士

 


附:


“一带一路”与合作机遇

张毅


尊敬的主席,各位朋友,


我非常高兴地有机会参加宝马基金会举办的首届柏林全球论坛,也非常荣幸地有机会发言,就分会场“一带一路:包容性外交的游戏变革者?”主题展开我个人阐述。我所在的组织,欧盟中国经济文化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促进欧盟与中国在经济、文化、贸易等多方面的合作,为欧盟总部、欧盟各成员国政府、欧盟企业、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服务,构建一个公开、平等、互惠互利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平台。因此,作为扎根中国七年的欧洲非政府组织执行主席,我愿意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分析,向各位解读中国政府“一带一路”的宗旨与意图,并向有意参与的各方提供参考建议。


我个人认为,理解中国政府“一带一路”政策,务必从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提及的两个重要概念,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入手。在我看来,这才是“一带一路”的实质与精髓。众所周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这让去过中国的外国朋友们明显感觉到比肩纽约、伦敦的繁华都市与超乎想象的极度贫困山村并存。在中国,贫富差距的现实既有历史、地理的原因,也有经济布局与分配体系的因素。同时,必须看到,中国在37年举得伟大工业化成绩的背后,代价也是沉重的,遍及全国的污染,以及因分配体系造成的各类社会矛盾已经让中国政府意识到,唯有进一步改革,将现有阻碍生产力解放的一切阻力排除,由此才能让中国经济与环境走上可持续性发展道路,造福中国国民,为世界经济繁荣贡献力量。中国政府的“深化改革”是以实现国内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


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闭关锁国。了解中国历史的外国朋友们知道,中国是闭关锁国的最大受害者。1757年,当时中国最高统治者,清朝乾隆皇帝下令外国商船只能在广东虎门一处停泊贸易,正式执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位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人物,他在位时候的清朝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谁曾预料到,曾经如此强大的世界级中华帝国,在闭关锁国83年后的1840年,被英国远征军打败,割地赔款,不久沦落到被世界列强瓜分的地步。中国人牢记这个中国国势由盛及衰的过程,并以“百年国耻”之名铭记在心。因此,各位朋友,牢记历史教训的中国政府非常明白开放的重要性,非常清楚地知道,在全球化的今天,唯有“扩大开放”,才能不断地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增添活力,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中国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技术,以开放的心态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改革越深入,开放的需求就越发扩大。因此,“一带一路”政策是中国政府向世界各国表述的善意,愿意和世界各国共享和平与发展。


如果理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对中国政府的非凡意义,那么我们也就很容易看出中国政府“一带一路”的宗旨与意图。任何一个政府的执政合法性就是为本国经济谋求可持续性发展,为本国国民带来更优质的生活。当中国直面深层次改革需求,正视进一步开放动力时,“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据我所知,自中国“一带一路”政策发布以来,已经有众多学者及有关人士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相信各位朋友多少已经了解。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政策也是反应不一,也正是如此,我们今天分会场的题目就被定为“一带一路:包容性外交的游戏变革者?”。今天大家关注的是,“一带一路”政策究竟是一个严肃的、具有可行性及包容性的概念,还是中国未来主宰世界的工具?作为一个长期在欧洲生活,与欧洲政界、商界、文化界等各领域有过密切往来的中国人,我就此阐释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需要指出的是,对众多欧洲人而言,中国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我们对陌生人总是心存疑虑,总是因为不知对方下一步举动而恐惧。这是人之常情。抽象的国家概念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个人组成,如果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中国感到陌生,那么误解在所难免。同时,人们往往通过新闻来了解外部世界。新闻报道自身特点往往导致中国这个陌生国度在并非全面的报道视角中呈现在公众面前。因而,很多欧洲人了解的中国,是别人眼中的中国,是别人想告诉他们的中国,而不是自己亲眼所见,亲身体会的中国。但凡来过中国的欧洲朋友,的确会感受到迥然不同的文化差异。但在这些差异的背后,相信很多人会感受到中国人的善良,热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中国人与欧洲人,以及世界其他所有地方的人民一样爱好和平,渴望在和平安宁中追求自身的幸福与个人价值。正是因为中国人热爱和平,渴求发展,这个基本事实决定了“一带一路”的根本走向。中国人民并不想凌驾于他人之上,只想在尊重他人,同时也被他人尊重的基础上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合作共赢。


如果在座的朋友认可我的这个观点,认为“一带一路”是严肃的,具有可行性及包容性的概念,下一个问题是如何参与“一带一路”。根据我委员会在中国多年积累的经验,我认为可以采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路线图。首先是彼此了解,随后是初步合作,最后是双方共赢。因此,我建议,可以先从人文交流开始,通过旅游、文化、教育等多种形式与中国建立彼此了解的渠道。文化艺术交流既是了解对方国家人民生活与思考方式的有效方式,也是一个可以商业运营为载体的可持续性平台。在彼此了解的同时,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以项目形式落实“一带一路”政策。随着合作的深入,双方在各方面实现双赢。


为此,我委员会为欧盟各成员国有效参与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构建新型合作平台,正在筹建欧盟中国城市发展委员会。这个新委员会将以促进中欧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为工作中心,以项目对接的方式深化中欧人民的彼此理解,缔结两大地区人民的友谊。在未来,我们有意赋予欧盟中国城市发展委员会以下工作职责:


委员会将成为民间外交、经济外交、文化外交的载体,在此基础上聚集中欧政界、产业界、学术界、文化界、科技界优质资源与人才,逐步发展成创新型智库,为中欧之间各项合作提供科学论证及智力支持,成为中欧合作的新渠道,推动区域发展。


委员会将致力于中欧城市管理先进经验交流工作,通过举办研讨会、实地调研、创新合作等方式,根据中欧城市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为城市管理提供服务。


委员会将重视中欧优质项目资源对接工作,在了解中欧城市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为成员城市遴选优质项目资源,为城市区域发展开辟新途径。


委员会将谋求经济发展与社会福祉最佳结合点,以可持续性区域发展为目标,通过先进经验的分享,为城市管理提供新视角。本联合会将充分依托欧洲在生态环境治理、文化遗址保护、远程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及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先进经验,以项目合作方式提升中国城市管理服务,造福人民。


委员会将探讨跨界创新合作方式,在充分了解成员城市实际情况与需求基础上,创立政界、学术界、文化界、科技界跨界合作平台,激发成员城市内的企业活力,走一条借助企业发展推进区域发展之路。


委员会将积极构建话语权,将未来取得的成果以恰当的方式发布,为世界城市管理提供样本与模型,逐步扩大影响力。


委员会将以21世纪智慧城市发展建设为切入点,为城市规划、文化建设、艺术设计、科技创新、智能制造、都市及创新农业科技等全球性问题合作构建经验分享、信息沟通、项目对接平台。


委员会将重视人文交流,借助文化交流、艺术及商业展会形式,力求中欧设计人才、信息、成果的合作与经验共享,通过双向旅游交流提升中欧两地区人民彼此文化了解。


各位朋友,我非常真诚地期待,在中国政府“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一带一路”为各参与方带来合作发展机遇之际,我们能够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借助包括欧盟中国城市发展委员会在内的各国际组织平台,为有效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多边共赢而寻求最佳路线图,为增进世界人民的彼此了解,推动深度合作做出自身贡献。


谢谢大家!